文| 《能见派》栏目刘丽丽
4月末,多家光伏企业上市计划仍处于“烂尾”状态。
东立集团就是其中之一。跨界进入光伏的东立集团下属东立光伏目前上市处于停滞状态,启动IPO辅导逾一年半仍未有实质性进展。同时,另一家企业正泰安能的IPO审核状态也变更为“中止”,这是其第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而审核“中止”。
还有企业在另谋出路。例如创业板闯关失败的中润光能如今已转战港股。内部人士称,目前已经递交了招股书,正在被要求补充材料,涉及历次增资、转让等。同时被要求补充材料的还有华为离职高管创办的思格新能源,该企业被要求说明股权代持情况以及是否违反竞业禁止规定。
虽然港股上市备案难度也在增大,但业内人士表示,港股较A股上市要相对容易,虽然融资能力不强,但也属于上市公司,“一方面是能融资,另一方面资本也有了退出机制”。
上市坎坷,分布式光伏错过时机?
遭遇行业寒冬之时,资金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户用光伏龙头企业正泰安能的上市之路已经走了1年多。目前,因财务资料过期,正泰安能的IPO审核状态已经显示为“中止”。正泰安能由正泰电器控股,是正泰电器的户用光伏开发的运营主体,此次上市属于分拆上市,即“A拆A”。
正泰安能于2023年9月6日提交IPO申请获得受理,此后因财报更新,其IPO审核状态于2024年9月30日变更为“中止”。2024年12月25日,正泰安能提交最新财务资料后,其IPO于2025年初恢复审核。正泰安能启动IPO后,已经是第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而审核“中止”。
招股书显示,正泰安能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户用光伏业务,截至2024年6月末累计开发超过140万座户用光伏电站。2021年-2024上半年,正泰安能净利润分别为8.67亿元、17.5亿元、26亿元和12.6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81.20%、76.92%、79.16%和80.26%,资产负债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此外,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半时间内,正泰安能应收账款增长了5倍,存货余额更是激增至352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正泰安能作为户用分布式光伏企业,应该说是赌对了风口,但或许已错过上市的最佳时间窗口。如果无法适应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发行人可能面临业务可持续性问题。
在户用光伏领域,正泰安能的主要竞争对手天合富家也曾有分拆上市的打算。但2024年12月8日,天合光能公告称,终止分拆控股子公司天合富家上市事宜。
转战港股,历史问题仍需说明
和开发企业相比,光伏制造业企业的情况相对好一些。
2023年就申请创业板上市的光伏组件企业中润光能,已经转战港股。据港交所披露,中润光能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和中信证券为其联席保荐人。之前,中润光能保荐人海通证券2024年6月向深交所提交撤销上市申请,深交所对公司IPO终止审核。
受挫内地资本市场,中润光能寄望于在香港融资,但这条路也没那么顺利,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疑问还需要向市场说明。
中润光能正在被问询。4月1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2025年4月11日—2025年4月17日),要求中润光能补充说明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价格及定价依据,是否实缴出资,是否存在未履行出资义务、出资方式存在瑕疵的情形;其次,减资原因及是否符合《公司法》减资程序等规定;以及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等等。
中润光能自2021年起进行了多轮增资:2021年11月,中润光能新增285.70万元注册资本,由淄博盈科、青岛盈科认缴;2022年11月、12月连续两轮增资,新增股东有淄博盈科、久奕志睿、德合长盈、国绿基金、厦门象锦等,按51.26元/注册资本,对应估值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文件中被问询的还有华为前高管操盘的思格新能源。前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从华为离职后,于2022年5月创立了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聚焦于海外户用储能业务。思格新能源的投资方包括了高瓴资本、华登国际、钟鼎资本、云晖资本等。
思格新能源一度受到资本热捧,估值从0到超过40亿元仅用了19个月,获6轮融资,至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达7亿元。今年2月21日,思格新能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以“全球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姿态冲击IPO。但招股书也披露,该公司在不到3年里就累计亏损超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累计达6.06亿元。
证监会要求思格新能源说明公司及股东层面曾存在股权代持情形(含实际控制人所持股权),并进一步说明股权代持形成原因、演变情况、合法合规性、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股权代持期间被代持方是否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持股的主体(包括是否违反竞业禁止规定),并说明控股股东持有的股权是否存在重大权属纠纷等等。
“最难的是去年,大部分光伏企业IPO都失败。今年稍好,有的转向香港上市。”《能融天下》创始人红炜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一个产能过剩的产业,公开市场融资必然很难。”
“光伏产业是规模经济,融资对光伏企业至关重要”,红炜认为,理论上,产能过剩情况日益严重,关闭公开市场融资的时间窗口正在临近。在光伏产业,通过公开市场融资扩大产能与通过产业整合挤出没有竞争力的产能,二者方向是相反的,也是不应该并行的。
花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