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6日至27日在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25年的12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支持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记者注意到,相比上一年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分提法有所变化。例如,在重点任务中增加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表述,其中还提到了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而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也新增了推动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方面的表述等。
此前,开展“人工智能+”行动3月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列为2025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已经显露出明确的战略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中长期科技竞争的战略支点。
AI赋能新型工业化
近年来,在一系列国家顶层战略规划的高度重视下,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并城管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之一。截至2024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初步建成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今年以来,工信部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1月底国常会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后,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7月2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其中将赋能新型工业化作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七个部分之一,规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以及重点行业智能升级的技术要求;12月17日,工信部等3部门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鼓励企业探索智能研发新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研发设计软件,构建设计模型、仿真模型等数据集,开展模型训练,发展创成式设计、实时仿真等创新应用,加速新产品研发。
此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点任务中,要求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杨畅对本报记者指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在研发端虽与发达经济体存在差距,但通过广泛应用,共建下游产生生态,能够实现行业数据与知识的积累,逐步完善模型架构、持续扩大参数规模,进而加速上游研发的迭代和市场化验证,实现下游应用与上游研发的正向反馈。
推动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就是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除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外,更将在清欠方面帮扶中小企业提上了日程。会议提出,加大清欠等帮扶力度,建设国家统一的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推动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落地见效。
此前,4月18日工信部曾就《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支付条例》的实施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长、账期拉长,“连环欠”现象较为突出,有必要对这一条例进行修订。
近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也在公开演讲中指出,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任重道远,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年工信部用了很大力气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并提交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审议,择时会发布。同时,围绕“清欠”,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推动票据由12个月缩短到6个月。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也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了规范,这些都是为了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法律是最好的长效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长、账期拉长等现象较为突出,加强政府主动执法有望缓解这一现象。近期《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草案已经提请国务院审议,增加了一系列具体可执行的措施和办法,例如突出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工作负总责、建立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增加约谈通报制度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