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BUG栏目》 徐苑蕾
昨晚,绝味食品(维权)发布2024年报,这是自2017年上市以来最黯淡的一次“成绩单”:全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34.04%,扣非净利润更是腰斩。
更引人关注的是,绝味食品在2024年重金签约顶流明星范丞丞作为品牌代言人,试图以年轻化营销破局,但高昂的广告费用反而加剧了利润下滑。与此同时,公司门店数量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加盟商收入大幅萎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甚至曝出员工健康证造假丑闻。
此外,绝味近年来在投资领域的激进扩张也遭遇滑铁卢,近3年累计亏损近4亿元。从市值600亿缩水至不足百亿,绝味食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销售费用增23%,拖垮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延续了上半年的下降趋势;归母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下降34.04%,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下降49.39%。
尤其是第四季度,绝味食品的财务表现恶化程度明显加剧,单季度营收为12.42亿元,为全年四季度中最低水平,归母净亏损达2.11亿元,直接拖累了全年业绩。
卤味行业增长整体放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和红餐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卤制品行业2018年—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仅为6.42%,2023年市场规模约3180亿元。
绝味食品的营收支柱就是卤制食品。财报数据显示,其卤制食品销售业务增长乏力,2024年营收为52.24亿元,同比下降13.67%,营收占比为83.49%。
此外,纵向对比来看,如今绝味食品的盈利水平已较2021年9.81亿元的峰值水平萎缩超过七成。尽管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得营业成本从2023年的54.63亿元同比下降20.43%至2024年的43.47亿元,但是由于广告宣传费支出增加,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5.41亿元同比增长23.31%至6.67亿元,拖累了净利润的表现。
根据公开资料,2024年7月,绝味食品推动品牌升级,并正式宣布范丞丞成为品牌成立19年来的首位全球代言人。从绝味食品的角度看,范丞丞的年轻、潮流形象与其“敢辣,才绝味”的新品牌主张高度契合,有望帮助品牌进一步打入年轻消费市场。
此外,财报显示,董事长戴文军2024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90.98万元,而2023年税前报酬总额167.65万元,同比增加13.92%。
嘉世咨询合伙人李应涛表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高盐、高脂食品的担忧日益增加,传统卤制品的健康形象受到挑战。部分传统卤味产品口味多年来较为单一,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口味需求。外卖、预制菜等便捷食品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卤味零食的消费场景。”
门店负增长,加盟收入下滑
绝味食品2024年的财务表现也反映出公司正面临增长模式转型的阵痛。过去多年,凭借加盟模式,绝味食品得以快速扩张,成为行业内首个“万店品牌”。然而,当行业增长放缓、竞争加剧时,这种模式的脆弱性便暴露无遗。
2020年—2023年,公司年末门店数分别为12399家、13714家、15076家和15950家,每年净增门店数保持在1000家以上。然而,2023年净增长门店数量已降至874家。
2024年更是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在年报中,绝味食品并无披露最新门店数据,不过根据中报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为14969家,较2023年末减少了981家。此外,据窄门餐眼2024年12月13日更新数据,绝味鸭脖在营门店数为12397家,降幅进一步扩大。
在2023年年报中,绝味食品就曾指出,2024年公司将从过去以拓展份额为主转向精耕细作,营销团队将推动门店和加盟商的结构调整,优化单店模型。然而,从2024年实际关店的规模来看,管理层对经营环境恶化的判断或比原先估计得更为严峻。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的加盟商管理业务收入为6122万元,同比下降26.28%,集采业务收入为3.19亿元,同比下降38.47%。
官方资料显示,根据小标店、普标店和红标店三种店型的不同,加盟一家绝味鸭脖预计投资额分别为6万-8万元、8万-15万元和15万-25万元,官方承诺的投资回报期约为14个月,对应年利润为4.2万元、7.2万元和10.68万元。
李应涛指出,经过多年扩张,绝味食品的门店网络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核心商圈,新增门店的边际效益持续递减,甚至出现同品牌门店之间相互分流的情况。在市场饱和、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加盟商的盈利压力也在加大。
另一方面,管理问题也成为制约加盟体系健康发展的障碍。在黑猫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截至发稿,绝味鸭脖的投诉量累计达925条,远超行业其他品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反映出公司在万店规模下的品控挑战。这些管理问题不仅损害品牌形象,也直接影响门店的复购率和盈利能力。
2025年初,绝味食品更是被曝出门店员工健康证造假问题。据报道,四川某绝味鸭脖门店22名员工的健康证均系伪造,涉事门店负责人通过非法渠道批量办理假证,甚至用于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该事件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其后,绝味食品方面回应称,涉事门店为加盟商独立运营,已停业整顿并启动全国排查,但承认“暴露了加盟商管理不合规”问题。
投资失利?三年亏近4亿
主营业务遭遇增长天花板,因此绝味食品也在努力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然而却事与愿违。
自2017年起,绝味食品便开始通过投资扩张业务版图,试图构建“美食生态圈”,并先后押注盛香亭、阿满百香鸡、帝煌烤卤等品牌。根据商天信息网财经统计,仅2022年—2024年,绝味食品投资支出的现金就超过了50亿元。
然而,部分投资项目却表现不佳,2022年、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分别亏损9421.85万元、1.16亿元,成为拖累业绩的重要因素。
2024年,公司明显收缩投资战线,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聚焦卤味主业。财报显示,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3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62亿元相比大幅改善。
不过尽管如此,2024年由于被投企业利润波动影响,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还是亏损了1.6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4.65%。这也意味着,2022—2024年公司累计投资收益亏损超过3.7亿元。
作为休闲食品龙头企业,绝味食品一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公司股价曾于2021年2月触及100.42元的历史高点,市值超600亿元。而截至4月9日收盘,其股价仅16.12元/股,市值仅剩97亿元。去年6月,绝味食品董事长、总裁戴文军曾因股价下跌问题致歉。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绝味食品曾多次因为信息披露问题被监管部门“点名”。2023年8月,上交所就曾披露过绝味食品存在未披露关联方共同投资、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和透明度的担忧。
从市值600亿到不足百亿,绝味的压力落在戴文军头上。今年3月中旬,绝味食品董事会完成换届,57岁的创始人戴文军成为唯一留任的原董事,与非独立董事陈更组成核心管理层,其余5名老董事全部退出。新一届董事会引入浙文互联董事长唐颖等新面孔,被市场解读为数字化战略转型的信号。
早在2022年,绝味食品曾提出2025年百亿营收的目标,如今来看,其与这个目标正渐行渐远。绝味食品的困境折射出卤味行业整体面临的转型阵痛,在消费习惯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单纯依赖门店扩张和明星营销已难以为继。如何平衡规模与品控、创新产品与健康趋势、主业深耕与投资布局,将成为绝味破局的关键。
花花编辑